【明穿耽美】清和阅读体〔又名:孟总掉马记〕②

【明穿耽美】清和阅读体〔又名:孟总掉马记〕②



⒈会有原创孟十二郎在现代的生活番外情节


⒉会有些ooc,不喜勿喷,点击返回即可


⒊我五行缺你的阅读体也会有,可能同时更新,也可能以后再更


⒋尽量一天一更,但蠢作者懒癌晚期,不要抱太大希望啦╮(︶﹏︶)╭


        OK!废话说完了,以下为正文,开更!!!!


————————————————————————————————————————————————————————


       【几天后,孟清和再次找上了中人,也通过中人的嘴成功放出一个消息,孟十二郎之所以要卖房卖地,为的是弃笔从军,到塞北之地为父兄报仇!



        孟十二郎要从军?


        消息一出,便如在冷水中滴入滚烫的热油,孟家庄轰的一声炸了。便是到井边挑水的妇人和到田边翻地的农夫,嘴里说的也都是这件事。



        不出几日,临近的几个社屯也有了风言风语。



        “孟十二郎真要投军?”



        “这还有假?我是亲耳听到的。”



        “莫非傻了不成,便是不读书也能种田,好好的田不种,竟要去做厮杀汉。”



        几个农人正说得起劲,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种田?那也得有田可重。”



        “这话怎么说?”一个农人放下锄头,搓搓耳朵,“孟老六和两个儿子都是能干的,总不能一点家底不剩吧?”



        “我听说,”插话的农人蹲在田边,示意几人凑近些,刻意压低了声音,“孟广孝不厚道,趁着孟广智和八郎九郎遭逢大祸欺负孤儿寡母,谋夺房屋田产,逼得十二郎一家走投无路。当初十二郎被从学里赶出来,不是都说蹊跷?十三岁就中了童生,本来能和孟大郎一起考秀才的,如今也没了指望。十二郎要从军,八成就是因为这个,没活路了。”




        “啊?!此话当真?王老三,你可别乱说。”



        “孟广孝怎么说也是孟氏的族长,和孟广智是没出五服的堂亲,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还能有假?别不信,不只是孟广孝,连孟广顺和孟广明都不干净,合起伙来算计堂弟的家产。十二郎家六十多亩田卖出去,一多半都是上田,别说三场丧事,三十场也办得。可看看孟广智父子三个的身后事是个什么样子,十二郎一家现在过的又是什么日子。”




        一番话说完,众人都觉得有理。要奉养寡母,还要照顾两个寡嫂,田产房屋保不住,科举无望,又没有技艺傍身,从军,哪怕是到边塞屯田,至少也是条出路。




        这样一想,孟十二郎要从军就说得过去了。



………………………………




        “流言终非实际,一个被从学中赶走的童生,品性可见一斑。”



        得知此事,孟清和只是无所谓的笑笑,别说县学中的训导,便是县学教谕,州学学正,府学教授,也与自己毫不相干。他倒是希望孟清海能考中秀才,那样乐子才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流言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




        “啊?不是吧,孟贤弟难道你就这样看着?不可能吧,这不是你的作风啊。”依然是经常为了蹭饭搞乱辈分问题的徐增寿,直觉告诉他,依孟清和的性子,这事儿应该不是这样的。




        不只是徐增寿这样想,就是朱棣和他三个儿子也都是这样想的,甚至是孟清和的学生之一——小少年朱瞻基也是一样的想法。



        而孟清和身边的沈瑄已经浑身散发着低气压了,他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对这些人下更狠的手了。




        沈瑄不发一言,握着孟清和的手却收紧了。



        孟清和知道他是在心疼自己,便笑着轻轻拍了拍沈瑄的手:“子玉莫要担心,都已经过去了。况且,我连朵颜三卫还有那么多的部落首领都能收拾的团团转,更何况只是他们这些小喽啰而已。”




        沈瑄松了松手上的劲儿,郑重的说:“以后,有瑄在,十二郎不必一人承担。”



        孟清和轻笑:“好,以后有什么事我就都推给国公爷,自个儿躲懒去。陛下,娘娘,您二位可都也听到了,这可是国公爷亲口说的,日后臣可就光明正大的偷懒了啊。”




        徐皇后也笑:“嗯,本宫听到了,给兴宁伯作证。”




        朱棣也是一样的反应:“朕也听到了,也给爱卿作证。”




        “哈哈哈哈哈哈!!!!!”这是大明朝版本的“海贼王”朱高燧和他小舅徐增寿两个爱凑热闹的,就连一向都稳重的平王朱高炽和魏国公徐辉祖都隐隐有些笑意。两个小孩子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还有些懵圈儿。而杨铎……emmmm……肩膀在可疑的抖动。




        皇太子朱高煦他也想笑,但是他不敢,他已经被记了一次小本本儿了,再记一次还是算了吧。



       【得知孟清和的确要从军之后,孟广孝彻底坐不住了,或者该说,但凡能与孟清和扯上点亲戚关系的都坐不住了。




        十二郎真的要投军?这还了得!他成了军户,带累的可不只一家!




        募兵制兴于明中期以后,明初各地卫所制度尚未崩坏,军户多为世袭。




        一旦入了军籍,世世代代都是军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直到一家死绝。想除籍,除非皇帝开恩朝廷下令,或家中子弟奋发图强,官至兵部尚书,以大无畏的精神横扫一切科班出身,成为大明王朝的国防部长。




        相比之下,后者的可行性更低,尤其对草根而言,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洪武帝也是草根,但此草根非彼草根,是个人就知道。




        更加坑人的是,只要有军户死绝或是逃逸,空出来的位置必须由亲戚顶上,亲戚没了,原籍同姓再上。甭管是操持祖业还是垛集抽丁,也甭管是正户贴户,总之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填满为止。




        吃空饷?自洪武到永乐,此举都和找死没有区别。




        养子顶替?在做和尚都要审查户口,严格限定年龄的明初,更是想都不用想。




        孟清和卖田卖房子没关系,带着母亲和嫂子离开孟家屯也没问题,要从军,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以孟十二郎的先天条件,别说上阵杀敌,恐怕连腰刀都举不起来。进了军中,能活过一年就是谢天谢地。




        他死了不要紧,孟广智这一支再没其他男丁,八郎九郎留下的都是丫头,勾补军籍会找到谁的头上?孟广孝等人首当其冲。




        一旦差人上门,孟大郎考中了秀才也没用。




        孟广孝急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不能不在乎儿子的前程。孟清和前脚成了军户,自己一家后脚就要倒霉。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真有那么一天,大郎科举之路也会被彻底堵死。




        越想越没底,终于又找上了孟清和的家门,态度诚恳不说,还特地在棉袄外边罩了一件麻衣。




        孟清和拱手行礼,借着垂下的长发扯了一下嘴角。




        亲情牌?到底谁才是傻子?




        “贤侄,你千万不要冲动,至少也要为你娘多想想。”




        孟清和神情坚毅,十成十的书生意气,“大堂伯,家父与家兄均死于鞑子之手,连尸骨也未能寻回,此仇不报妄为人!”




        孟广孝额上冒出了一层薄汗, “贤侄,鞑子不是那么好杀的。听堂伯一句劝,田地和房子是一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还是不要卖了。从军一事也别再想了,安生的在家种地,想要继续读书,堂伯也为你想办法。广智泉下有知,也必定不愿你意气用事。”




        “可二堂伯的钱粮?”




        “不要紧,我去说!”孟广孝连忙接口道:“都是亲戚,总要顾念几分。”




        见孟清和半晌不说话,孟广孝以为事情有门,不想孟清和接下来几句话直接让他岔了气,半天没缓过来。




        “多谢大堂伯美意,大丈夫一言九鼎,轻易不得更改。何况人无信不立,堂伯顾念亲情,小侄却不愿让堂伯为难,中人已经找到,待还上几位堂伯的钱粮,小侄便去投军。”




        “贤侄,听堂伯一言。”




        “大堂伯不必再劝,小侄决心已定,身死亦不悔!”




        “贤侄,再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孟清和手一挥,一副大义凛然状,“一人从军,全家……不对,全族光荣!”




         光荣个X!】




        “emmmm……其实我也的确没撒谎啊,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确是这样啊,虽然是在我那个时代。”孟清和感叹。



        “我没听错吧?从军还会全家光荣?”梦想征服星辰大海的大明朝“海贼王”朱高燧和被他成功带歪的侄子小少年朱瞻基都是不可置信。




        “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算是军旅出身的皇太子朱高煦喃喃道。同样是军旅出身的其他人也都有此感叹,包括将门虎女徐皇后。




        孟清和想了想,带了几分怀念之色,道:“那是一个繁华和平多样化多元化的时代。”



        “那为何会这般推崇从军?”稳重的魏国公徐辉祖也提问了。




        孟清和想了想说道:“在我那个时代,封建帝制末代时期因为几百年来的长期闭关锁国,国内各种技术落后,世界上其他国家却越来越强大,到处寻找新大陆,作为殖民地,发现各种科技。最终他们用更强大的热武器打进了我国,抢夺各种资源,因为我们国家弱小,只能不断的吃败仗,然后割地赔款。后来封建帝制结束,进入民国时期,一开始还好,但是后来民国各个军阀割据一方,有些投靠了敌人,和自己国家的人打。不久后,日本,哦也就是倭国,他们在大明后期就不断的骚扰沿海地区,民国时期他们干脆就打进了国内,直接占领了东三省,然后差点儿占领了整个中国。他们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在这片大地上为所欲为,在南京,对,就是金陵,实行了大屠杀,整整三十万人!!!!!”



        说到这里,孟清和有些哽咽,胡乱摸了把脸,继续说:“我们国家之前推翻了封建帝制的党派因为政见不和,分为了两派,国/民/党和共/产/党。前者对驱赶侵略者并不是很积极,是后来他们里面两位爱国军官捆了他们党派的领头人,才逼着他们和后者联手抗日。后者一直不停地抗日,从不停止,即使装备比敌人差了无数,可最终,还是用了八年的时间把敌人赶出了中国的领土,让他们滚回了老家,甚至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年月里一直都无法拥有可以打仗的军队!接下来又是两个党派之间三年的内战,最后前者被赶到了台湾,国家实行一国两制,除了台湾,整个大陆都只有一个党。”



        “再后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内政问题,解决了因为外国忌惮我国发展超越它们威胁它们对我们进行的技术封锁问题,又经历了一次大改革,整个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了世界人口大国,没有哪个国家再敢轻易动一下,最多只是骚扰边境,又被打回去。全世界人民都讨厌战争,除了一些极端分子。我们都热爱和平,经历过那段黑暗的百年屈辱史,军人成为了所有人崇敬的对象,人人都以当兵为荣,任何国家都有专门的军校,用来培养优秀军人和军官。自然,也有专门儿培养搞政治教人当官儿的。国家给军人的待遇非常高,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顶好的材料,每月还有津贴,相当于军饷一样的存在,如果是戍边的军人福利更好,如果有人敢动军人们的利益,嗯…………怕不是想臭名昭著了。总之太多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出去后有空我慢慢说。哦,对了,任何国家军队里都有女兵,他们不必男兵差,地位平等,比如我前世的大姑小姑大姐六姐都是军人,大姑是军委委员,相当于五军都督府的从一品都督同知。小姑服兵役期满后退役了,又重新入了政坛,做了一个省的省长,相当于正三的官员。大姐六姐还在服役中。”



        静,一片的寂静无声。




        这番话真的太震撼了。百年屈辱史,用了屈辱二字,可见后世之人的生活来之不易。身为皇帝的朱棣,想到这片现如今属于他的大地在未来会被隔壁一个撮尔小国弄得满目疮痍,哪怕他是最无情的帝王,也在为百姓们心痛。




        而徐皇后,在听到未来女兵的存在,还有孟清和的姑姑和姐姐们的地位,心里有些羡慕。她不禁想,若是自己也生在后世,是不是也能向那些女子一样,掌管一方大权。




        【孟广孝不流汗了,他开始流泪 ,傻子是不讲理的,更是无法沟通的。他当初昏了头,才会以为傻子“好”。




        见孟广孝还要再劝,孟清和干脆扯开衣襟,眉毛倒竖,满面狰狞,“谁阻止小侄卖田卖房子,就是阻拦小侄投军,谁阻拦小侄投军,就是阻拦小侄为父兄报仇,陷小侄于不孝不义!是小侄不共戴天的仇人!小侄不惜以命相搏!小侄不才,虽挥不起柴刀,菜刀还是没问题的。”




        “贤侄,杀人是要偿命的……”




        “大堂伯不必担忧,”孟清和披头散发一呲牙,回身取出一本大部头,正是洪武帝亲定的《御制大诰》,头一扬,眉一挑,“小侄家有《大诰》!朝廷有令,凡家有大诰者,获罪减一等。小侄与人搏命,项上人头无碍,最多也是流刑充军,若是充军,倒省却了路上盘缠。”




        边说边掂量大诰的重量,对比一下孟广孝的头颅,大有跃跃欲试之意。




        他是傻子嘛,傻子做事是不能用常理来衡量的。




        看着手捧大诰,瑞气千条状的孟清和,孟广孝嘴唇抖了两抖,一口气没喘上来,眼皮一翻,成功晕了过去。




        倒地之前,嘴里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个字:我X!】




        “噗嗤!现在想想当初他那样子我都想笑。”孟清和看的直乐,又看了看自己现在重新得到的以前的身体,心里感叹。若 是当初是自己这副健壮的身体就好了。




        “少保好厉害!”小朋友朱瞻壑闪着星星眼看着三言两语就让坏人倒地不起的孟清和,异常崇拜。而小少年朱瞻基虽然没有说出来,但眼里的星星✨也是遮不住的。




        孟清和笑了笑:“不是臣厉害,而是太祖高皇帝的《御制大诰》厉害,是皇家威仪厉害。二位殿下应该以太祖高皇帝和陛下为榜样。”嗯,顺手拍一个不着痕迹的马屁,他很擅长。




        果然,话音一落,小少年和小朋友就都齐刷刷的用崇拜的目光看向朱棣,极度满足了皇帝陛下一颗老祖父的心。




        【孟广孝昏倒在孟清和家中,生命无碍,却一直没醒。




        傍晚十分,他的两个儿子终于找上了门。孟清海在前,孟清江在后,见孟广孝昏迷不醒,兄弟俩都是一脸的焦急。孟清海尚能自制,俯身查看孟广孝的状况,转瞬间神色微变,孟清江却没那么多 心思,双目圆瞪,提起拳头就要揍孟清和一个满脸开花。




        孟清江的力气极大,做惯了农活的拳头砸过来,似带着拳风,险险擦过孟清和的鼻尖。




        孟清和正在“赔礼”,十分诚恳的检讨自身“错误”,不想迎面飞来一个拳头,连忙退后两步,虽然无意科举,颜面却不能不保。凭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鼻梁断了可是不小的麻烦。破伤风一类的问题暂且不论,顶着个歪鼻梁算怎么回事?不打算找媳妇也不能破相。




…………………………………………




        印象中,孟清江这个人属于一根筋,说话行事与孟广孝和孟清海全然不同。说好听点是鲁直冲动,难听点就是没脑子。




        唯一可取的,就是样子生得不错。




        大高个,一身腱子肉,五官刚毅,声音洪亮。这样的体格长相,看得孟清和十分眼馋。若是生成这副体魄,他就不用怀念二十一世纪的六块腹肌了。




        奈何天意弄人,事无绝对,老天不可能让人事事如意。




        相比孟四郎的体魄和孟十二郎的脑袋,孟清和还是愿意选择后者。】




        “嗯,脑子是个好东西。现在就连身体也不担心了。”孟清和觉得自己赚了。靠着屏幕上面的孟清江,孟清和心里叹气,造化弄人。




        的确,脑子是个好东西。在座的都是人精,都十分承认这个道理,没脑子不要紧,脑子要是带坑才是最坑的。最好的例子,建文帝。




       【于孟清江不同,孟清海则生得一 副斯文相貌。




        中等身材,一身儒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长相周正,双目清明,行动之间带着书生之气,若是没有留存在脑海中的记忆,孟清和对他的印象会相当不错。




        只可惜,凡事没有如果。




        “十二郎,家父为何如此?”孟清海看着一脸无辜的孟清和,“若是十二郎不能给一个说法,为兄便请里长和里中老人决断。”




        大明重六伦之训,首重“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不孝不敬,多为人耻。




        孟广孝是孟清和的堂伯,又是一族族长,一旦孟清和被扣上个不敬长辈的罪名,轻者斥责,重者甚至会被拉到祠堂杖责。到时,所谓的孟广孝仗势欺人,孟十二郎被逼走投无路,都抵不过这样一顶大帽子。



        换成以往,孟清海未必会做得这么直接。可院试在即,学中仍有流言,他未必真如表面看起来那么镇定。




        县学训导青眼有加又如何?读书人重名声,一旦染上污点,哪怕是家人带累,也一生都无法洗去。




………………………………………………




        孟王氏三句不离命苦,五句不离亡夫,间或还要哭两声逝去的儿子,在一边劝她的两个媳妇也不由得掩面低泣。




        一屋子的哭声,传出去,闻听之人无不侧目。】




        “啧!看来这文人风气真的要整改了。”朱棣意味深长的说出这句话,他突然想到,像是孟清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若是一个不慎把这样的人放入了朝堂之中,那还得了。更何况,还有后世大明王朝消失,结合孟清和平日的作风,朱棣敏感的猜出了一些东西。大明的衰落,很可能与党派之争有关,甚至武将完全被文官集团打压着,估计最后彻底衰败,也少不了文官们的——党派之争。说不定还有宦官的参与,不过,到底文官们的心是大到了什么程度,都要让他的后代培养了宦官势力呢?




        不得不说,朱棣到底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只是从孟清和的三言两语和平日的行事作风就猜出了这么多东西。而他的猜测,也的确都对。




       【孟家屯唯一懂得些医术的孟重九刚巧被孟九郎的长女请了过来,赶在寸劲见到了这一幕。



        看看躺在板子上的孟广孝,再看看哭得伤心的孟王氏和两个儿媳,他差点以为继孟老六之后,孟老大家也要办丧事。




        “这是怎么着?”




        “九叔公。”




       孟清和同孟清海兄弟一起行礼,孟清和一身麻衣,面有菜色,不等孟清海和孟清江开口,率先道:“九叔公,都怪清和。”




        “哦?”



        孟重九一边搭上孟广孝的脉,一边拿眼去看孟清和几个。




        “大堂伯不愿清和从军,本是一番美意,清和感激,却万不能听从,杀亲之仇不共戴天,怎能不报!言辞或有激烈,结果……”说着,孟清和红了眼眶,“叔公,若大堂伯真有个万一,清和甘愿受罚!”




        表面上,这话没有任何错处,反倒让人感叹,难为一片赤子之心。




        仔细想,却不是那么回事。




        孟广孝不过是一时气火攻心,痰迷心窍,孟清和话里话外却像是他命不久矣,这不是明摆着咒他死吗?




        孟清江不觉,孟清海脸色发青,碍于孟重九和孟王氏在场却发作不得。




        也不知是不是摸清了儿子话中的意思,孟王氏的哭声一下高了起来,两个儿媳见婆母哭得厉害,更是比赛着看谁嗓子高。哪怕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窍,见着孟清海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也照样值得!




        如今,她们是彻底看清了孟氏族人的嘴脸。




        孟氏族长?




        呸!




        自家堂亲?




        再呸!




        谦恭好学的孟大郎?




        继续呸!




        呸完了,接着哭。




        反正她们是寡妇,多哭几场,算得了什么。】



        孟清和看着屏幕上那个精明的老人,略有些伤感,九叔公的遗愿终是被族人辜负了。



       【孟重九放开孟广孝的手腕,用力按了一下他的人中,见孟广孝鼻翼噏动,却仍紧闭双眼丝毫没有转醒的迹象,便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洪武二十七,明太祖设立老人制,被推举的老人皆是有德行,有见识,受敬重之人。他们的职责不仅是督导农桑,劝服六伦之教训,另有些微司法权,可处理里中的部分争端。




        作为其中一员,孟重九的见识和行事自然不同。对于孟家族内的种种,他都看在眼里,孟广孝孟广顺等人谋夺孟广智的家产,他也知道,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出面。




        孟广智一支已经没落,十二郎不像是能撑起家门的,几十亩田产留在手中惹人惦记未必就是好事。




        只是孟重九没想到孟广孝会做到这么绝,竟逼得十二郎要去投军。今天到十二郎家来走这一遭,更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孟广智一支未必真的就要没落,孟清海也未必真的会大有前途。




        十二郎要投军,比起火烧眉毛的三个儿子,孟重九倒是没那么着急。论起亲族,自己这一支与孟广智已出了五服,只要孟广孝等人家中的男丁尚存,勾补军籍就轮不到自己的儿孙。




        孟重九年逾古稀,经历过元末战乱,再艰难的日子都过得,心肠自然比一般人狠,见识也比一般人要高。




        十二郎年不及弱冠便能有这份心思,这份狠劲,一旦让他抓住机会,未必不会有一番作为。




        “九叔公?”




        孟清和不惧孟广孝,也不惧孟清海兄弟,在他看来,将这父子三个埋进坑里不过是分分钟的事,但是眼前这位九叔公却让他心里打了个突。




        “孟清和”是见过孟重九的,记忆中留下的印象远不及现下深刻。




        就好似这位老人已经看透了他,看穿了他藏在脑子里的想法。




        一瞬间,孟清和头皮发麻。他相信自己的直觉,正因为相信,他的神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郑重。




        不要小看任何人,尤其是不确定对方是敌是友之前。】




        “啊,九叔公真的很睿智。当初我可是吓得心惊胆颤的。”老而成精,不是说说而已。




        “狠?少保哪里狠了?”小少年朱瞻基不解。




        平王朱高炽也觉得孟清和不是特别狠,徐辉祖徐增寿也一样,至始至终没说过话的道衍和尚笑而不语,朱棣、朱高煦、朱高燧父子三人和锦衣卫指挥使杨铎保持沉默,沈瑄默默地转过头,肩膀可疑的抖动了两下。



        对此,孟清和只说了一句话:“洪武三十二年,冬,开平卫,宋忠,余瑱,还有军棍。当时我在想,宋忠,建文帝……我记住了……只要我不死,活过了今日……”




        说到这里,他们都懂了。孟清和活了过来,身体也落下了病根,后来履立大工,加官进爵,手握权柄,宋忠余瑱的死也的确与他有关,靖难的成功也同样有他的功劳。




       【孟重九起身擦了擦手,没有拆穿孟广孝装昏的事,只告知孟清海兄弟他没有大碍,抬回家去睡一觉就没事了。




        孟广孝装昏不假,之前却的确有气火攻心之兆,至于是怎么被气到的,不用问,孟重九也能猜到几分。




        十二郎的确不简单。




        大郎也是个有心思的,只是比十二郎要差些火候。




        孟清海心中不甘,还想说些什么,孟清江却急着将父亲带回家中,“现下不急,等着回头收拾那小畜生!”




        话落,背起孟广孝就走。




        一副孝子心肠,丝毫不觉自己坏了兄长“大事”,也没察觉父亲搭在自己肩上的手突然就有了力气。




        看着火急火燎的孟清江和背影都冒着黑气的孟清海,孟清和告诉自己不能笑,绝对不能笑。




        ……………………………………………………




        “十二郎,”孟重九在门边站定,颌下一缕长髯随风飘拂,“汝欲从军?”




        “回九叔公,正是。”




        “恩。”孟重九点头,“老夫与县中主簿尚能说得上话,或能帮衬一二。”




        “清和谢九叔公!”




        “且慢。”孟重九抬手,“助你从军,需答应老夫一件事情。”




        孟清和抬头,没急着应答,也没马上拒绝,只是以恭谨的神态看着孟重九。




        “请九叔公赐教。”




        “不急,待事成,老夫自会告知。”孟重九突然一改严肃神情,“放心,九叔公不会让你做办不到的事。”




        “是。”孟清和这次答应得痛快,衙门有人好办事,能省些麻烦,何乐而不为?




        何况,他从军不只是坑了孟广孝一家,也差不多把姓孟的都坑了一把,不说四面楚歌,今后在同族中的人缘肯定不会好。能找一个“同盟”分散一下火力,绝不是坏事。




        就算孟重九真要为难自己,事到临头也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不假,但孟清和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




        没有铜钱,咱不是还有宝钞吗?




        一老一少对视片刻,同时咧嘴一笑。身后貌似都有一条尾巴在摇啊摇。

        隔日,孟重九便坐上牛车前往县城,临近城门,一队骑士从旁飞驰而过。




        朱红的鸳鸯战袄,黑鞘长刀,闪着寒光的弓箭,骑士均单手持缰,一手扬鞭,马蹄过处,只余烟尘。




        为首之人身着青色武官服,匆匆一眼,五官尚未看清,通身的英武之气,只如刀锋斩过一般。




        孟重九忙将牛车赶到路旁,直至马蹄卷起的烟尘远去,才长出一口,暗道:好重的煞气。】




        看到那个帅气的青色身影,孟清和戳了戳身边的沈瑄:“国公爷,很帅气呢!”啊啊啊啊啊啊!!!这个帅气的男人是他的是他的是他的!!!!



        朱瞻基小少年(星星眼✨):“伯父好厉害!”




        朱瞻壑小朋友(星星眼✨):“伯父好厉害!”



        朱棣&徐皇后:瑄儿真帅!




        平王朱高炽&皇太子朱高煦&“海贼王”朱高燧(😭😭😭):父皇母后,我们才是你们的亲儿子啊!


评论(22)
热度(561)
  1. 共2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青执 | Powered by LOFTER